传说网网络滚雪球和投稿的方法 一."网络滚雪球"方法: 除新闻类栏目外,原则上其余栏目均可进入“网络滚雪球”文字游戏程序。一为“攒雪球”:写作发起人写开篇,然后交他人续接,自己也可以续接;二为“滚雪球”:或纵向续接他人所“攒”之“小雪球”,将其滚大;或横向就同一主题独立成篇,另“攒”一个“小雪球”;以上方法都可以逐渐滚写成“大雪球”;各个“雪球”逐渐合并滚成全网站的“大雪球”。 二.投稿方法: “攒雪球”即撰写开篇的作者,可将稿件投至下面的邮箱,注明文章的标题、尊姓大名(笔名)及联系方式;“滚雪球”续写的作者,可以直接在文章下部的评论中续写,评论栏目最多可输入文字900字左右,如果一次上传容量不够,可以分多次上传,并请注明序号。无论是“攒雪球”还是“滚雪球”,本网将择优正式发表。我们尤其热烈欢迎“文学青年”试笔,展示风采。
投稿信箱:quweibj@163.com或1602929101@qq.com 投稿微信:QLSYW418 传说网在线 QQ群:196314717,欢迎传说网友入群交流 ![]() |
修改人类胚胎基因实验 二维码
中国科学家修改人类胚胎基因实验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因技术伦理被世界知名学术刊文《自然》与《科学》拒绝刊登,但在中国教育部主管的英文学术刊物《蛋白质与细胞》上,刊登了他们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科研论文。图为刊登该论文的当期杂志封面。(网上图片) 原标题:中国科学家修改人类胚胎基因引争议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基因工程的禁忌?”德国《明镜》周刊24日报道称,中国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和他的团队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他们进行了首个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实验,这一成果日前正在世界科学家中引发争论。 《自然》杂志的网站22日率先披露说,黄军就和他的团队完成了全球第一次在人类胚胎进行的基因修改实验,报告“静悄悄”地发表在3月的《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报告显示,他们从医院获得了86个无法发育成婴儿的问题胚胎,并对当中与地中海贫血症有关的基因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实验,28个胚胎的基因被成功修改。据称,该论文最初投给《自然》与《科学》杂志,由于伦理道德争议被两家杂志拒绝刊登。 美国《技术评论》杂志称,目前全球有多个类似实验已经计划好或正在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促进基因疗法的发展,比如或许可以在癌症和艾滋病的治疗上找到突破口。有的科学家认为,相关技术目前已被应用在植物和动物上,编辑人类基因只是时间问题。但也有科学家警告,改变人类精子、卵子或者胚胎的基因研究,可能对后代产生未知影响。《自然》援引美国哈佛医学院生物学家乔治·达利博士的话说,“这样的研究是一个里程碑,但同样令人警惕”。 在中国科学家的报告发表后,国际再生医学联盟组织发出呼吁,希望中止相关研究。BBC报道说,中国科学家已经停止了实验。黄军就说,“如果想在正常的胚胎中编辑基因,你的成功率必须接近百分之百才行。因此我们停止了实验,我们认为技术还不够成熟”。报道称,中国科学家在实验中也发现相当数量的“脱靶”效应,即不在计划当中的基因变异,可能具有破坏性。 德国新闻电视台评论说,与欧美相比,亚洲在人类基因实验上更为开放,不受宗教等因素束缚。10年前,韩国科学家曾报告克隆人类胚胎。不过,最后被揭发是造假。德国生物基因研究专家珍恩克说,讨论是必要的。这种研究的前提是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约束。
文章分类: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