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网网络滚雪球和投稿的方法 一."网络滚雪球"方法: 除新闻类栏目外,原则上其余栏目均可进入“网络滚雪球”文字游戏程序。一为“攒雪球”:写作发起人写开篇,然后交他人续接,自己也可以续接;二为“滚雪球”:或纵向续接他人所“攒”之“小雪球”,将其滚大;或横向就同一主题独立成篇,另“攒”一个“小雪球”;以上方法都可以逐渐滚写成“大雪球”;各个“雪球”逐渐合并滚成全网站的“大雪球”。 二.投稿方法: “攒雪球”即撰写开篇的作者,可将稿件投至下面的邮箱,注明文章的标题、尊姓大名(笔名)及联系方式;“滚雪球”续写的作者,可以直接在文章下部的评论中续写,评论栏目最多可输入文字900字左右,如果一次上传容量不够,可以分多次上传,并请注明序号。无论是“攒雪球”还是“滚雪球”,本网将择优正式发表。我们尤其热烈欢迎“文学青年”试笔,展示风采。
投稿信箱:quweibj@163.com或1602929101@qq.com 投稿微信:QLSYW418 传说网在线 QQ群:196314717,欢迎传说网友入群交流 ![]() |
18、老报人(上)文/赵兹 二维码
热眼旁观30年(18)
2011-05-30 08:51:04 18、老报人(上) 报名改了三次,领导班子也变更了八次,可说是三改报名八易其主。《财贸战线》报的负责人主要有原《大公报》总编辑常芝青、副总编辑李光诒,还有从国务院财贸小组调来的赵继昌;《中国财贸报》的社长也是从财贸小组调来的刘海波;《经济日报》的首任总编辑则是从《人民日报》调来的安岗,而后的总编辑相继是从文化部外文局调来的范敬宜,从国务院秘书局调来的杨尚德;还有从中宣部调来的社长徐心华,从《人民日报》调来的总编辑艾丰,从《人民日报》调来的社长武春河,从国家体改委调来的总编辑冯并,从《人民日报》调来的社长徐汝俊,从《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转任总编辑的庹震。 《财贸战线》期间,编辑部人少事繁,同事间交往密切,和今天报社里上千人的工作状况迥然不同。 常芝青文革前先后任《大公报》和《光明日报》的总编辑,还是1940年创刊的《晋绥日报》创办人之一,1948年4月,毛泽东在会见他和报社编辑人员时的谈话,即毛选中那篇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部的谈话”。毛泽东当时对他的评价是:看来很有点学问,有点马列主义。 常老身材瘦小,待人和蔼,我至今还记得刚到报社时他和我的谈话,大意是,报社的20多人中,几乎都是老同志,你是年轻人,要努力工作。言语尽管不多,那口浓重的山西口音令我印象深刻。 老同事刘翠华也对我谈起,1979年进报社头一天时对常芝青的印象。她报到后不一会儿,人事部门通知她去见社领导,走进办公室,里面有两张桌子,靠前的是一张大桌子,坐着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后面一张小桌子,坐着一位瘦老头儿。刘翠华径直走到大桌子前,恭敬地说:社长,我是某某某……,中年人则亲切的勉励了她一番。可等她退出后才得知,其实社领导是后面那个瘦老头儿,与她谈话的则是秘书薛子英。她这才想起,刚进报社在上楼拐角处,似乎见到个瘦老头儿正坐在台阶上休息。原来,常芝青患肺气肿,上楼走不了几步,就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下。 我还听常芝青的秘书周慕文说,常老病重住院期间,一次要给朋友写信,周慕文从报社拿来墨水和信封,却被常老退回。常芝青说,我写的是私人信件,你到我家去取墨水和信封吧。小周还说,常老在报社使用的信封都是以旧翻新后再用的。 很可惜,常芝青于1985年8月在京病逝,终年74岁。为更多的了解常老的情况,在2008年4月的一天,我约常芝青的儿子常大林在一起谈谈他的父亲。他告诉我,常老逝世时,华国锋、李先念、万里、宋任穷、胡乔木、姚依林、邓力群、薄一波、陆定一、朱穆之、穆青、胡绩伟等或送了花圈或到八宝山公墓参加遗体告别。他还说,常老在《财贸战线》和《中国财贸报》的职务,直到离休时,一直被称为“报社主要负责人”和“第一把手”,却始终没有被正式任命职务,也没有明确什么级别,可是,这位1934年就参加革命的老新闻工作者,完全不在乎这些,他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直到干不动了。 下一篇17、九号院 文/赵兹
文章分类: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