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网网络滚雪球和投稿的方法 一."网络滚雪球"方法: 除新闻类栏目外,原则上其余栏目均可进入“网络滚雪球”文字游戏程序。一为“攒雪球”:写作发起人写开篇,然后交他人续接,自己也可以续接;二为“滚雪球”:或纵向续接他人所“攒”之“小雪球”,将其滚大;或横向就同一主题独立成篇,另“攒”一个“小雪球”;以上方法都可以逐渐滚写成“大雪球”;各个“雪球”逐渐合并滚成全网站的“大雪球”。 二.投稿方法: “攒雪球”即撰写开篇的作者,可将稿件投至下面的邮箱,注明文章的标题、尊姓大名(笔名)及联系方式;“滚雪球”续写的作者,可以直接在文章下部的评论中续写,评论栏目最多可输入文字900字左右,如果一次上传容量不够,可以分多次上传,并请注明序号。无论是“攒雪球”还是“滚雪球”,本网将择优正式发表。我们尤其热烈欢迎“文学青年”试笔,展示风采。
投稿信箱:quweibj@163.com或1602929101@qq.com 投稿微信:QLSYW418 传说网在线 QQ群:196314717,欢迎传说网友入群交流 ![]() |
88年前的比武大会,太极没地位 二维码
来源:网络 ![]() 1929年,杭州举行了一届“国术游艺大会”。以三局两胜制的擂台实战形式,看看能站到最后的究竟是什么功夫。这届大会的评委中有孙禄堂、杜心五、尚云祥这样的武林大咖,从权威性而言,堪称民国武术界的顶尖水准。 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25名选手经过抽签,统统在擂台上靠拳脚说话。比赛的最终结果只证明了一件事:在以击倒对方为标准的擂台上,最像散打的武术最能打。 太极没地位 亚军朱国禄16岁开始练形意拳,后来被其兄朱国福叫到上海,做他的拳击陪练。从此,他将拳击的技法加入了自己的功夫之中。 在擂台上,这种拳击技巧让他所向披靡,但也遭到了当时一位太极名家的非议,认为朱国禄的打法“不合国术”。言下之意,就是不成正果的野狐禅。 朱国禄没说什么,他弟弟朱国桢不服气。说您老既然会国术,咱们上擂台我跟您学习学习?只要不打死我,您手有多重就下多重的手。当时是深秋天气,这位名家听了竟然满面是汗。不管他是不敢还是不屑,反正这一架没有打成——既然没有打,我太极名家就没有输。 名家不上场,但以太极去擂台上比试的选手,全部都不堪一击。四两拨千斤的功夫连一现也未现,讲究以柔克刚的太极,在此次大会上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大会规则:评委若是有意,也可以下场。身为杨氏太极拳第三代正宗传人的杨澄甫,作为太极拳宗师杨露禅的孙子,眼看太极被打得满地找牙……居然也默默忍了下来。 在《叶问》里,叶问说:“不是南方拳和北方拳的问题,是你的问题。”而在江湖上,一直也流传着功力有高低、门派无优劣的说法。所以一开始抽签的时候,南方拳和北方拳是混在一起抽的。 在电影《叶问》和《师父》里,将北方拳打得一败涂地的咏春,在实战中却节节败退。在第一轮比赛中,南拳选手即全部败北。在身高和体格都明显占优的北方选手面前,南方选手几乎都是一上场就被秒杀。 连大会主办方也没有想到:竟然会出现这样一边倒的情况。于是只能临时改变赛制:在抽签时将北方拳和南方拳分开…… 比赛结束之后,冠亚季军前十名优胜者全部来自河北、山东这样的北方省份,全是身高体壮、拳沉脚猛的类型。 叶问同学呢?他此时正在佛山,经常到鸦片烟俱乐部里跟人切磋拳技。 民间无高手 大家一直都有一种感觉:高手在民间。中华大地卧虎藏龙,高手名宿可能只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所以这次比赛也规定:路人甲也可以临时起意报名、上台一决高下。 这天有一名江西的僧人,带两名徒弟前来观摩。二名徒弟看到擂台上打得热火朝天,不觉技痒,屡屡向师父恳求:请让弟子上台一试身手。 僧人微笑不允,到最后,竟然自己报名要求上台比赛。观众大喜,期待这位不知名的风尘异人能亮出独门武功,让在场者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僧人的对手,是最终获得第五名的胡凤山。一上台,僧人果然不负众望、先发制人,出手迅猛无比,如连珠炮般猛击而前。 胡凤山不敢怠慢,右手飞出一崩拳,正中僧人前额。可怜的僧人当即被击到头骨塌陷、倒地血流不止,被停在一旁的救护车送往医院急救。 胡凤山相当于当时的国家队成员,每天大半的时间都在苦练;而僧人要念经、要参禅、要烧香、要化缘……民间的所谓高手,一到专业选手的面前就要露馅。 有一句话一直以来都是真理:不要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的职业技能。 装逼被雷劈 刘高升是上海永安、先施公司的总镖头,他刚到上海的时候,整天用大手套笼住双手,悬在脖子上。英租界的探长钱广文看到,好奇地问:手咋啦? 刘回答:没事,有功夫,怕不小心伤到人。 ——啥功夫?——铁砂掌。 钱就让人找来城墙的城砖,刘高升一拍,果然全都碎成渣渣。围观者全都惊叹:哇,好犀利好厉害哦。 于是刘高升很快声名鹊起,广收徒弟。这次来参加比赛之前,他怀着必胜的信心。从上海火车站出发时,徒弟们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据说为了装奖金用,他还特意带了两口空箱子。 这么大的阵势,好多选手都怕跟刘高升遇上,全都弃权不赛了。在观众心中此次比赛的第一热门刘高升,第一轮抽到了中央国术馆的曹晏海。观众一片叹息:可怜的孩子真是运气差,第一轮就遇上了大Boss。 比赛开始,曹晏海发现刘的掌力虽然厉害,但步法迟笨、体力也似不济。很快曹晏海用“抹踢”,把刘高升摔了个仰面朝天。 就在全场观众大声喝彩之际,刘高升跳起大喊:“不算!” 裁判问:为什么不算? 刘高升没有雷雷那样的智力,不会把理由归结为鞋不吃力、不慎滑倒。他只会说:“这是我自己摔倒的,不是他把我打倒的。” 那就再来。曹晏海围着刘高升转了几圈,一拧身又把刘高升摔出两丈开外。 刘高升爬起来,这次没说话,就只吐了两口血而已。 成名已久的高手,第一轮就被KO掉。之前装过的那些,全都成了笑柄。幸好曹晏海最后获得第四名的佳绩,刘高升也输得不算丢脸到极致。 早在差不多一百年前,民国的这届比武大会就已经证明了:如果要以击倒对方为原则,更贴近现代自由搏击和散打的技击术最有效,而传统的武术套路几乎都是花架子。即便有开碑断石的掌力,也应不常实战、应变能力差,而在擂台上败下阵来——对手又不是木头站着不动让你打。 伤敌于无形的内功没有看见,却经常看见血流满面的场景。最后的冠军王子庆,也是脸上带伤,完全没有谈笑间不费吹灰之力便克敌制胜的、传说中的高手风范。在擂台下,大家可以互相抬轿子,彼此造名望;可在擂台上,冠军是一拳一脚打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这次比赛堪称传统武术实战效果的大检验,对当时的武术界有巨大的震撼作用,“要学就学能打擂台的拳术”成为当时练武者的共识。可惜中国人忘性比记性大,许多当时就早已明确了的东西,经过接近一个世纪的更替,到今天竟然又成为争论的焦点。 好多人非要等雷雷被徐晓东揍得血流不止满地找牙,才猛然发觉:电影里小说里哪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功夫,都到哪里去了? 参考:凌耀华《千古一会——1929年国术大竞技》 曲老师[珠宝I哲学]工坊 提供支持 如果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留言,动动你的金手指传说出去>>>>>>>> 以上图文并不一定代表本站观点 有想法,欲续写,发布在下面的评论区 点击主页最下端“电脑版”或“手机版”,可自由切换观赏,获得更多资讯
文章分类: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