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网网络滚雪球和投稿的方法 一."网络滚雪球"方法: 除新闻类栏目外,原则上其余栏目均可进入“网络滚雪球”文字游戏程序。一为“攒雪球”:写作发起人写开篇,然后交他人续接,自己也可以续接;二为“滚雪球”:或纵向续接他人所“攒”之“小雪球”,将其滚大;或横向就同一主题独立成篇,另“攒”一个“小雪球”;以上方法都可以逐渐滚写成“大雪球”;各个“雪球”逐渐合并滚成全网站的“大雪球”。 二.投稿方法: “攒雪球”即撰写开篇的作者,可将稿件投至下面的邮箱,注明文章的标题、尊姓大名(笔名)及联系方式;“滚雪球”续写的作者,可以直接在文章下部的评论中续写,评论栏目最多可输入文字900字左右,如果一次上传容量不够,可以分多次上传,并请注明序号。无论是“攒雪球”还是“滚雪球”,本网将择优正式发表。我们尤其热烈欢迎“文学青年”试笔,展示风采。
投稿信箱:quweibj@163.com或1602929101@qq.com 投稿微信:QLSYW418 传说网在线 QQ群:196314717,欢迎传说网友入群交流 ![]() |
19、老报人(下)文/赵兹 二维码
2011-06-01 09:11:43 19、老报人(下) 当时在《财贸战线》主持日常工作的,是原《大公报》副总编辑李光诒。他是1938年入党的老地下党员,解放前,曾是白区很有名气的新闻工作者,曾被国民党政府关押。1949年,他利用报人身份及与国民党高层的关系,为天津的和平解放做出过重要贡献。解放军首任空军司令员、平津战役的前线指挥刘亚楼将军曾这样评价说:“平津是解放军和地下党共同打下来的。” 我从香港回京工作后,李光诒早已从报社退休多年。我和与我差不多同时进报社,后又同在港台部工作的张聚商议,请她约李光诒出来吃饭,我们想和已届89岁的老领导聚聚。张聚和李光诒都住在报社在虎坊桥的福州馆宿舍,可之后却好久都没有回音,当时又是大夏天,我想那就等等吧。 谁知,后来发生的事情告诉我,要做的事情必须抓紧去做,否则世事难料,会叫你后悔一辈子的。 2007年9月18日,我在报社附近碰到原同在对外部工作,现已退休的老同事诸静华。好久没见面的老大姐,一句寒暄都没有,就径直问我为什么没有去李光诒的葬礼,并说有好几个老同事都问到我为何缺席。我顿时一愣:光诒去世了?我怎么在报社一点消息都没听到啊! 回家后,我马上给张聚打电话,才知她也是在光诒葬礼的头天晚上才得到消息的。我提到原先准备请光诒吃饭的事情,张聚对我说,可以告慰的是,她早已把我们的邀请告诉了光诒,老人家当时看上去身体很好,他在表示谢意后,还说等天气稍微凉快些再聚吧,因此,张聚就没有及时通知我。但这一等,竟成永诀。 报社初期,我在工作中接触较多的还有庄怡、卢贸千、王浩天、高汾、毛铭三、谢牧、杨零沧、史济舟、方诚浩、刘树烈、董松泉、谭鹏、高永毅、高永仁、胡理棠、陶存、李敏等一批老同志。 我刚到报社时在理论部作编辑,庄怡和卢贸千是我的直接领导,老庄为人爽快,与理论界的各方人士都十分熟悉,为报社组织了大批高质量的文章。老卢则性格内敛,工作严谨细致,理论功底颇深,两位是我入门的老师。王浩天后来作了《经济日报》副总编,曾是我在文艺部工作时的主任,他喜诗词,尤擅体育题材,著有《王浩天诗词集》,我曾荣幸获赠一册。高汾是老《大公报》的名记者,在重庆白区工作时,常被周恩来提及。老一辈的文化艺术界名人,如夏衍、华君武、黄苗子、郁风、王蒙等都是她的朋友,她也曾多次带着我和这些前辈相识,向他们约稿。而毛铭三当时就已经是京城报界知名的漫画家了,我曾获赠他的两本漫画集 上一篇在西班牙看斗牛 文/赵兹
文章分类:
历史
|